2025年7月10日,小米雷军在宣布,小米汽车上市仅15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台,创下国内新势力品牌最快交付纪录。这一里程碑背后,是小米以“十倍投入”重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的雄心。
交付曲线:从“小米速度”到“小米加速度”
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交付节奏持续提速:2024年4月首批交付后,7个半月达成10万台;2025年3月突破20万台,用时缩短至4个月;此次30万台交付仅耗时3个半月。雷军透露,随着第二款车型YU7于6月开启预定,其18小时锁单量即达24万台,预计全年交付量将突破35万台。
技术护城河:全栈自研驱动产品迭代
小米汽车研究院院长周璇表示,每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在电池热管理、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其自研的“澎湃电驱系统”使SU7车型零百加速进入2秒俱乐部,而基于Xiaomi HyperOS的智能座舱已实现与手机、家电的深度互联。
生态协同:人车家全场景落地
小米之家门店的“汽车体验区”数量突破5000家,形成“展示-试驾-交付-售后”闭环。用户可通过小爱同学远程控制车辆空调、车窗,甚至调用车载摄像头查看周边环境。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小米汽车与IoT生态的协同效应,使其用户年均消费额较传统车企用户高出40%。
竞争格局:新势力市占率突破25%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53.3%,其中新势力品牌份额升至19.5%。小米、小鹏、零跑等企业正通过差异化定位切割市场:小米主打“科技平权”,小鹏深耕城市NGP,零跑则以“高性价比全域自研”抢占下沉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互通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智能互通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