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铁E座消失之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调侃“E座被派去测视力了”,也有人戏称“E不发音所以被省略”。然而,这一看似无厘头的现象背后,实则隐藏着航空与铁路行业百年传承的国际惯例。
追溯历史,早期单通道飞机每排设置6个座椅,按字母顺序命名为A至F。其中,A、F座位紧邻舷窗,C、D座位靠近过道,B、E则位于中间。随着航空业发展,A/F代表靠窗、C/D代表靠过道的规则逐渐成为全球通行的标准。
中国高铁在设计座位编号时,为与国际标准接轨,延续了这一惯例。但高铁车厢每排最多仅设5个座位,若完整保留A-F编号,必然出现字母与座位不匹配的情况。因此,设计者选择从大写字母“E”开始削减,最终形成了二等座“3+2”排列(A、B、C、D、F)、一等座“2+2”排列(A、C、D、F)、商务座“2+1”排列(A、C、F)的布局。
这一设计不仅让乘客能快速识别座位位置,更体现了中国高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准化思维。下次乘车时,不妨留意座位编号——那些消失的字母,正是中国制造融入世界规则的生动注脚。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互通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智能互通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