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6—2027年)》,宣布将研发城市空间治理大模型,并成立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础性平台公司,以科技创新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方案明确,上海将集中研发具备知识检索、时空理解能力的云宇星空行业基座大模型,重点打造鹰眼垂类模型和指数垂类模型。前者可实现空间遥感识别与监测,后者则能实时评估100+城市大型公共空间质量指数和公共安全指数,构建公共安全快反系统。此外,上海还将探索研发创域等空间创新垂类模型,形成覆盖城市规划、更新、治理全链条的AI工具箱。
为支撑大模型运行,上海将成立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基础性平台公司,负责统筹全市时空数据资源、算力资源及创新应用场景。该平台将建立三维空间网格体系,实现“空中、地表、地下”全域空间资源数字化,并通过开放基础语料、空间米料等数据资源,构建众智众创生态,降低时空智能应用创新门槛。
随着量子城市空间创新平台的落地,上海正以“AI+量子”技术重构城市治理范式,为全球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能互通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智能互通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